一、華為的OFFER吸引力到底有多強?

如果要給中國民營企業(yè)甚至民族企業(yè)找一個精神上的“帶頭大哥”,那么可以說非華為莫屬!

BAT雖然在薪資待遇方面可能不輸給華為,但是在技術創(chuàng)新和海外市場成就上,還是要略遜一籌的。

華為,不僅僅是世界500強

當然,僅靠技術創(chuàng)新和民族精神層面的優(yōu)勢,華為是絕對吸引不了那么多年輕人的注意力的,

在精神之外,必須在經濟收入層面與其地位相匹配才行。

因為華為的校招不會去到二本院校,聽起來很扎心,但又很真實。 擁有了最起碼的學歷條件之后,畢業(yè)生的個人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,四級考試一定是要通過的,獲得過校級以上的獎項,那就再好不過了。

在2012年以前,華為曾經一度因為工資待遇相對不那么高,就在校招和社招中看中的人才屢屢被BAT“截胡”,后來估計是華為高層怒了,在2012到2016年間,連續(xù)3次以上大幅薪資普調,而且每一次調整幅度遠高于以前的慣例。

更厲害的是,在基本月普調的同時,華為的內部股的分紅比例也同步大幅上漲,再加上某些部門年終獎的三管齊發(fā),才有了華為平均年薪從60w一直到80w了。一個員工總量15W+的企業(yè),平均年薪不僅高達60W,而且還以年均10w的漲幅加薪,這就異常厲害了!

其實華為的薪資體系中,最厲害的部分要書內部股票收益了,這個年收益率按股本計算,常年高達25%-30%左右,基本3年多回本,后面的股本和分紅收益都是純粹的凈收入了!

以在華為工作10年的16級員工為例,基本可以配股15-25萬左右,按20萬股計算,2017年僅股票一項稅前收益可高達56萬。如果算上固定年薪24萬,年終獎10萬,就是稅前年收入90萬了。

華為2017年內部股ESOP每股收益2.83元(含增值和分紅)

二 、華為停止社招傳聞的真相

不久前媒體傳出,繼阿里騰訊停止社招之后,華為也停止了社會招聘。消息一出,不僅引發(fā)了大家對社會就業(yè)形勢的擔憂,甚至傳遞除了全球和中國經濟形勢寒冬的危機感。

但沒過多久,華為就官方辟謠了,說華為并沒有停止社會招聘,各項社招工作仍然在正常開展中。

另外社會招聘華為公司的原則一句話是本五碩三,本科畢業(yè)需要5年工作經驗,碩士需要3年工作經驗才考慮錄取,當然特別優(yōu)秀的也有例外。除了上面的硬性條件,還有就是個人性格、能力、技能要跟申請的崗位相匹配,這個不用多說吧。

都說無風不起浪,這到底怎么信誰呢?細說起來媒體文章和華為官方聲明都對,也都不嚴謹!

——華為內部文件《關于落實公司人才供應策略的決議》顯示,“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”,不在優(yōu)秀往屆生、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范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(fā)放offer,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。

關于華為停止社招的文章

因為華為說的停止普通社招,但還有特殊情況不是。比如19級以上的人才就是特殊情況了,(19級是真的精英人才哦,相當于3-4級部門主管了),但19級以下的普通社會人才,原則上是基本停止招聘了。

后面還特別強調,若用人部門真的急需招人,需要輪值董事長審批,這句很厲害了!與其說表面上是開個了特殊審批的綠色通道,但實際上等于封死了普通社招的口子了,試想以下,一個主管想招一位15-17級的員工,你好意思勞煩董事長審批嗎?

即使真的有部門急需用人,以華為的社招流程,在OFFER的審核發(fā)放上本來就很慢,正常社招從面試完到發(fā)放OFFER,通常要1個月左右。海外地區(qū)相對快點,特殊業(yè)務部門還有綠色通到,海外用人部門高級主管先簽字審批,候選人先去海外報道,然后再補總部的人事審批流程。

華為并沒有明文規(guī)定說必須要英語過四級,但事實情況是,如果沒有英語等級證,要進華為確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,因為樓主的簡歷很可能連被閱讀的機會都沒有。這是當今中國社會存在的一種怪現象,可以說是“以貌取人”吧。

如果再拔高到輪值董事長審批,即使是電子流,這種審批層級,搞下來2個月都算是快的了。

所以說,這實際上也算是停止社招:

首先,某些可招可不招的用人部門主管,基本不敢招了;

其次,某些確實需要招人,但是也不是很核心的業(yè)務部門,可能也會優(yōu)先考慮內部挖潛;要么加班,要么從其他部門被優(yōu)化的員工中內部流動。

最后,即使的確要招,理由也很充分,但社招的審核流程一長,某些華為面試通過的優(yōu)秀員工,可能因為中途接到其他同等OFFER,而不會傻等華為的錄用通知。

三、華為嚴控社招員工的內幕原因分析

至于華為為什么要嚴格控制社招員工數量,其實這個原因有點復雜,并非大家理解的,說全球經濟不行了,中國經濟增長乏力了等宏觀環(huán)境因素。也有很多企業(yè)自身和員工相關的微觀因素。具體來細說以下:

有個收到offer,四級425,要簽約的時候HR不給簽,他們的要求是426,就差一分都不給簽,造孽。因為他們現在不缺人,華為今年校招很多人,你不簽后面還很多人等著排隊。如何是社招,那看你能力強不強了。

1、宏觀大環(huán)境因素

古一刀老師不太懂經濟,但這不等于看不懂經濟大形勢,至少從國內房地產到全球股市行情,以及貿易戰(zhàn)等,都可以看出最近3年的經濟大環(huán)境是不太妙的。而全球經濟形勢下滑,勢必影響以海外業(yè)務著稱的華為。

這并非說華為不行了,而是說華為再也很難保持前幾年的那種大勢增長了。雷軍曾說過,在風口來臨的時候,豬都會飛,其實過去幾年,不僅是小米踏準了智能手機和終端硬件終端的全球風口,其實華為同樣也是他踏上了這個風口,甚至華為在全球終端市場取得的成就,絕對一點都不亞于小米。

但如今全球手機終端業(yè)務,基本已經飽和,未來還有的,可能就在網聯網、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了。但這些業(yè)務從概念到成熟,還需要好長的時間磨合和沉淀的。

2、華為三大核心業(yè)務都面臨天花板

從業(yè)務體量來看,華為在運營商、企業(yè)網、消費終端三大核心業(yè)務上,已取得了兩個全球第一,一個全球第三(排在華為終端前面的是蘋果和三星兩大巨頭),天花板已經很明顯了。

華為的業(yè)務天花板問題,且不說深耕數十年的運營商和企業(yè)網業(yè)務,單說華為從2011年開始發(fā)力的自主品牌終端業(yè)務,也可以看出端倪。

在國內終端市場,華為自主品牌業(yè)務從2011年起步,至今已有7年。從運營商白牌時代的“中華酷聯”,演變成了今天“華米OV”的格局。老的四強中,唯有華為與時俱進,不僅屹立不倒,還更進一大步,從貼牌變成了自主品牌,這其中的技術創(chuàng)新含量和利潤率,不可同日而語。

華為業(yè)務天花板

但這新四強鼎立的局面,卻在短期內任誰也無法打倒誰,頂多也就是個排名次序的微調而已。換句話說,華為終端在國內市場的高速增長期,已經過去了。

而在海外亞非歐等市場,華為能拿下的區(qū)域也同樣早已攻克;而北美地區(qū)的硬骨頭,華為嘗試了N多年,這個政治性難題,絕不是依賴技術創(chuàng)新或者成本下降就能解決得了的。

可以,只要你電腦專業(yè)好,就行。我有一朋友,才21歲,高中畢業(yè),讀??茖W習編程,進了華為,上海的,英語四級就沒考,剛去4000多RMB/月。 望采納,謝謝。

所以,任正非才會發(fā)出“華為已經進入無人區(qū)”的言論,既包含了對華為過去30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感慨和驕傲,當然也是對華為未來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預警信號!畢竟領航者的風險是數倍于追隨者的。

所以,任正非才會發(fā)出“華為已經進入無人區(qū)”的言論,既包含了對華為過去30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感慨和驕傲,當然也是對華為未來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預警信號!畢竟領航者的風險是數倍于追隨者的。

3、社招員工的招聘成本和企業(yè)文化融入問題

華為看重社招員工的點,主要有以下三點,

首先,是看重其工作經驗,能夠迅速填補招聘部門的人力缺口,基本在完成1周(很早以前是1個月)的入職培訓之后,即可快速上崗,尤其是某些人力緊缺的海外業(yè)務崗位。

華為一般只要985/211,肯定都有證書了 阿里,字節(jié)除非特別出色,要不然不要非本,是本肯定有證書

其次,某些從優(yōu)秀外企或民企招聘來的社招員工,甚至能夠帶來與華為互補的競爭對手業(yè)務管理模式、市場拓展技巧等。

華為入職學歷應屆生通常要求211以上學校對口專業(yè),社招(畢業(yè)3年以上)可以放寬到普通二本,個別崗位可能有變化。華為公司校園招聘分為春季和秋季,春季招聘會一般要求會高一些,招聘的人數偏少,很難遇到,時間大概是3~

最后,大多社招的外來員工,剛入職華為時,都會想盡職盡責的展現一番自己的才能,以獲取領導和團隊同事的認可;因此也可能會給華為相對固化的團隊氛圍、思維模式或者業(yè)務流程帶來一些新意、活力或者沖擊。

以上這三點是校招員工通常所不具備的。但盡管如此,社招員工也有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,同樣不得不承認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第一, 招聘成本高(當然是相對校招)

社招員工,通常是一個一個的通知、面試和溝通的,

而且審批的流程周期也較長。相比之下,校招的集中宣講式招聘,像華工、北郵等傳統(tǒng)理工學校,常聽說一次招聘整個班或者大半個班的學生,這種批發(fā)采購模式的招聘,時間和費用等成本都是相對很低的。

第二, 社招員工的企業(yè)文化融入程度低

這一點也許是社招員工最大的問題,過去華為在社招用人思路上,通常要么不社招,要么只招工作經驗相對豐富,入職即可獨擋一面的員工(通常同崗位工作經驗在5-6年以上)。

但通過英語四六級肯定更容易上岸。外企單位也是要求英語水平的。這些外企對于英語水平的要求不只是四六級,甚至會更高。而一些上市公司,像阿里、華為等知名的企業(yè)也會明確要求英語水平。通常這些企業(yè)對于英語的要求。

而工作經驗豐富的一個伴生效應就是,這些員工的價值觀、企業(yè)文化等觀念都受到過外部企業(yè)的長期洗禮,基本接近固化。即使華為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較強,也很難真正改變社招員工的職業(yè)價值觀、以及對企業(yè)管理模式與企業(yè)文化的固化認知習慣等。

社招員工的企業(yè)文化認同感低,融入相對較難

更何況華為社招的主要目的是拿來即用,根本不可能也不允許有太長的入職培訓或者磨合期,通常入職集訓一周之后,就投入業(yè)務戰(zhàn)場,甚至扔到海外地區(qū)部。

第三,社招員工流失率高

華為社招員工流失率低,有幾個層面的因素,從內因上講,社招員工的華為企業(yè)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認同度,肯定會低于華為“土著”和一張”白紙般“的校招員工。這本就給社招員工的穩(wěn)定性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。

其次,華為在薪資待遇和提拔方面,基本也是優(yōu)先傾斜“土豬“老員工,這一點其實無可厚非,因為老員工才是華為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最大功臣和立身之本。

但是問題在于,在華為的薪資體系(月薪+年終獎+股票分紅)下,一些經驗豐富、工作盡職盡責、也愿意艱苦奮斗的老員工,雖然可能在薪資等級或者固定月薪上,不低于土著老員工。

但在年終獎和股票分紅等綜合年收入上,可能會比華為土著相差很多,尤其是在前3年,通常可能只有同等工齡經驗或職級的華為老員工年收入的1/2。

這樣一來,某些社招員工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不平衡之感,畢竟這個差距不是一星半點。而一旦產生了這種思想,社招員工就很難再繼續(xù)踏實的艱苦奮斗了,甚至某些職業(yè)素養(yǎng)不夠的,可能還會消極怠工或者各種抱怨吐槽;這就不僅破壞了部門團隊氛圍,甚至可能帶壞校招員工,這也是華為最為忌憚的一點。

華為公司招聘較多的是通信專業(yè)、計算機專業(yè)、電子信息等,當然沒有聽說哪個專業(yè)是華為不招的,所以不要擔心專業(yè)不對口或者沒自信,只要覺得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成長,那華為就非常期待加入。華為校園招聘一般集中在985/

雖然都知道在華為要提升薪資待遇,必須熬過2-3年之后,才能有內部股票配股(ESOP和TUP)。但恰恰是前3年,正是華為社招員工離職率最高的時期。

4. 華為為什么限招19級以下的社招員工?

搞清楚了以上3大點,基本也就明白了華為對社招員工又愛又憂的曖昧態(tài)度。但過去幾年大肆招聘的華為,為何今年突然限招19級以下的社會員工呢?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全球經濟形勢嚴峻,華為業(yè)務天花板的問題嗎?

其實,華為限招社會員工,還有另一層更隱蔽的內部原因——那就是曾經一度瘋狂擴招,導致大多數業(yè)務部門的員工數接近飽和。

華為的狼性,不僅僅表現在技術創(chuàng)新和市場業(yè)務拓展上,也表現在其用人魄力上,在2010年后,華為以自有品牌重新進入手機終端業(yè)務領域,同時在另外兩大核心業(yè)務的營收規(guī)模上,竭盡全力趕超領頭羊愛立信和思科。

而業(yè)務都是需要靠人干出來的,因此從2010年到2014年間,華為一度以相對開放寬松的招聘姿態(tài),瘋狂擴招了好幾年,其自有員工從11萬迅速飆升到17萬。在2013年,古一刀老師剛從離職華為后加入的一家小公司中,就有3名同事跳槽到華為,這種擴招力度在過去是非常罕見的。

華為2011年年報顯示新增3萬員工

而就在這一時期,華為的各大業(yè)務部門,只是有名額的,大多都會盡力用完招聘名額,因為主管們都知道,這樣相對寬松的補員機會很難得。短短幾年員工數量增加了60%(這還不算外包員工),而華為雖然業(yè)績也一路高飛猛漲,但到如今也基本到了增長的強弩之末了,

但業(yè)績增長步幅放緩,但原來招聘的員工大多還在。因為像華為這樣的大企業(yè),基本很少主動辭退員工:一來華為招聘的員工素質相對較高(不一定學歷特優(yōu)秀,但大多品行比較端正,個人基本素養(yǎng)不會太差),二來華為的績效考核體系也比較成熟,通過考核評價來淘汰員工,基本給你連續(xù)打兩年的C,員工就會自己考慮另謀出路了,根本不需要公司主動談話辭退什么的。

而對于連續(xù)業(yè)績打C,華為的各部門主管實際把握的尺度也是非常嚴的,一般情況下,除非你實在能力不勝任,或者嚴重得罪了上級的主管,才有可能,否則一般主管們會考慮手下留情,輪流給”C+B”的考核方式,來給自己的下屬一個緩沖和改進的機會,而不被直接考核淘汰掉(也有一定內部推薦轉崗的機會)。

正因為如此,前幾年華為前幾年急劇擴充的社招員工,絕大多數還是留下來了,而只有少部分因為自己個人原因而主動離職的(心聲上離職叫“慣例”,有的可能適應不了高壓工作氛圍、有的可能與主管八字不合、有的可能看到同職級的老員工年收入遠高于自己等)。

而在業(yè)務高速增長期,這些社招員工的工作量也高度飽和的,但一旦業(yè)務增長速度放緩,那么可想而知,里面肯定也有不少員工的工作量是不夠飽和的,因此再繼續(xù)社招員工的必要性,也就大大降低了。

五、華為19級以上的員工是什么概念?為什么不限招19級以上員工?

19級員工在華為里面,也是相當牛X的存在了,雖然算不上華為的高管,但絕對是中層骨干,很多都是從外企、海內外科研院校、以及優(yōu)秀民企等挖腳過來的真正精英人才;19級的華為員工即使不擔任管理職位,也會是技術線的項目負責人或者高級專等,如果是華為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,其綜合年收入基本在200萬-300萬之間。

這個級別的人才,他們其實是根本不愁找工作的,絕大多情況下是工作來找他們。因此也根本不存在禁招不禁招的問題,也許華為開出高薪OFFER,也還不一定就能吸引到這些人才加入呢。

19級員工招聘審批流程復雜

他不太可能因為你4級過了就要你的,他說你應該沒問題,因該是你某方面是受他們肯定的,或者說你某方面的潛力他們看到了,但是4級的事情么,好象有點問題,因為的確,還不如說掉了呢,后來反而把4級的成績傳過去。

尤其是在華為進入“無人區(qū)“的當下階段,更是急需一大批19級以上的技術專家或者業(yè)務帶頭人來在黑暗和迷茫之中探索前行。

所以綜上來看,雖然并沒有完全禁止,實際上華為也相當于在限招社會員工了,但限制只是一個大原則,意思是不會再像以前那種放寬招聘條件,大規(guī)模的補員了。而對于校招,因為一來招聘成本低;二來高校生源也屬于年輕潛力大的優(yōu)質后備人才梯隊,對于補充40歲以上的華為老員工主動離職的缺口,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
順便解釋一下,為什么40歲以上的華為老員工很多會主動離職,因為他們大多基本實現或者接近財務自由,衣食無憂,這個年紀如果沒有職位的大幅提升空間,他們也很難或者不愿意再繼續(xù)去適應華為的這種艱苦奮斗的環(huán)境了,或者換句話說,身體也可能吃不消,心有余而力不足,與其透支身體,不如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或者跳槽到其他中小型民企,當個高管,身體和精神壓力都可以相對放松一點。

【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】